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15
Backtrace:
File: D:\website\application\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5
Function: _error_handler
File: D:\website\application\controllers\Archive.php
Line: 6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D:\website\index.php
Line: 316
Function: require_once
2025年10月29日,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联合承办的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 “面向海洋环境感知与探测的人工智能技术”分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本次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在深海环境感知、探测技术与装备中的关键应用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推动智能算法与深海探测系统的深度融合,促进智能化海洋装备体系建设,提升海洋作业能力与作业效率,培育未来海洋智能产业新动能。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四级调研员徐家迅、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执行院长何鑫出席论坛,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深海智能探测前沿技术与创新路径。
何鑫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海洋信息与深海装备等领域的创新融合正在重塑人类认识与利用海洋的方式。他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考察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蓝色国土安全”和“蓝色粮仓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海洋科学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科技创新高地。
国际海洋空间站计划首席执行官阿列尔·富克斯博士(法国)、中国海洋大学史宏达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吴国俊研究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刘松堂正高级工程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张小波研究员、海南大学全向前教授等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海洋空间站创新平台、海洋原位传感技术、海底热流探测系统、空海潜无人协同观测、深海成像系统等前沿方向,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深海探测精度、效率与安全性方面的应用前景。与会专家围绕深海复杂环境下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充分探讨,为推动我国深海装备智能化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阿列尔·富克斯(左)、史宏达(右)作报告
吴国俊(左)、刘松堂(右)作报告
张小波(左)、全向前(右)作报告
本次分论坛为深海智能探测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获得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为构建开放合作的深海智能环境感知技术生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海洋环境智能感知与探测领域的全球影响力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周海珍,图片: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秘书处
会议背景: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以“聚创深海 共绘新篇”为主题,立足自贸港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红利、产业定位等,围绕深海生物资源发掘与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热带海洋工程材料、深海智能装备技术、海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海洋环境感知与探测的人工智能技术、海洋生态系统与新型海洋牧场、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等方面,高水平打造深海国际科技与创新合作的科技盛会,构建深海科创的生态圈,推动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科创企业、投资机构各相关主体的深度对话、深入交流与务实合作。
本届论坛按照“1+8+4”组织(1场主论坛、8个分论坛、4场平行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及主论坛,深海生物资源系统开发与价值创造分论坛、深水油气工程技术装备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分论坛、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分论坛、深海智能装备技术分论坛、海洋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分论坛、面向海洋环境感知与探测的人工智能技术、海洋生态系统与新型海洋牧场分论坛、全球海斗深渊生物地质环境分论坛等共8个分论坛,以及深海先进技术及装备成果展、第四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沙龙等4个平行活动。